国军在解放战争中屡战屡败为何投诚之后就变得英勇善战?

时间: 2024-04-20 00:31:41 作者: 华体会网页登录入口注册

  50军随志愿军大部队入朝,先后参加了3次重大战役,并在第三次战役中率先突破韩国首都汉城。在惨烈的汉江阻击战中,50军在战斗前期担任汉江南岸的防务,他们在狂轰滥炸下坚守阵地七天七夜,把美24师和土耳其旅打得头破血流,歼敌近万人。

  50军为抗美援朝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,但谁又能想到,几年前,这支部队还是的滇军第60军,在解放战场上一直被压制,直到1948年在长春向投诚。

  而且,在志愿军的队伍中,原军的投诚部队不占少数。除了整建制接受改编的部队外,许多部队技术兵种的班长、排长,都是接受过美军训练的原军队。

  看到这里,我们不禁发问:这些“原国军部队”在解放战争中屡战屡败,为何到了朝鲜,却能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呢?

  想要搞清楚国军投诚后战斗力飙升的问题,我们应该先分析:为何国军打不过?

  抗日战争后,国军拥兵400多万,装备精良;而我军算上地方部队,也只有120万的兵力,且装备简陋,双方实力差距不可谓不大。但短短三年时间,形势就发生了逆转,解放了大半个中国,军败退台湾,依靠美国的援助负隅顽抗。

  一胜一败,首先反映出的便是战略战术问题。国军打仗十分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,我军则更看重“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”。我军始终相信:“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;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”。

  在此战略上,我军连延安都可战略性放弃,国军却在放弃沈阳、徐州、北平等问题上一拖再拖,最后导致大量精锐部队被我军围歼。

  我军将领大多是从土地革命时期走过来的,经过与国军多年对抗,深谙运动战的精髓和以弱胜强之道。比如勇猛顽强的彭总、谨慎稳健的林总、出奇制胜的粟大将,都是我军高超指挥艺术的体现。

  反观国军,优秀将领本不如我军多,不少将领还因为派系争斗无法任用(如白崇禧),拉上战场的名将,也会因为政治原因和老蒋的干预,无法正常指挥。

  我军这边,则可以完全放心大胆地让优秀将领指挥战斗。解放战争之初,毛主席从全局出发,令华中野战军撤出苏中。但毛主席在听取了粟裕的建议后,认为前线将领更清楚真实的情况,便选择让粟裕相机行事,这才有了苏中七战七捷。

  此外,每当遇到难题,我军总会发扬军事民主,召集大家开“诸葛亮会”,全体指战员一起商讨对策。广集民智的结果,就是我军能在战略决策上每每高国军一筹。

  国军投诚后,脱离了原本冗余腐败的系统,加入到我军的指挥体系中,战斗力自然会显著提高。

  这里提到的,准确来说应该是1927年之后的。1923年时,孙中山先生在的帮助下改组,确立了“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”的三大政策,即“新”,国共展开了第一次合作。

  孙中山先生在保障组织独立性的同时,让员以个人身份加入。按照孙中山先生的设想,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工人阶级、农民阶级、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。随后,一大召开,确立了以上政策,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拉开了序幕。

  “民之归仁也,犹水之就下、兽之走圹也”。得到民众支持的国民革命军,一路横扫旧军阀,势如破竹。这才有了《淮海战役》中老蒋的回忆:本党本军所到之处,民众竭诚欢迎,真可谓占尽天时。那种勃勃生机、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。

  孙中山先生故去后,的内部分化越来越严重。老蒋站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立场,骨子里是的。国共合作后,越来越得人心,开始反过头来吸引党员加入。1926年二大召开时,已经有90%的地方组织,处在和的领导之下,在基层组织中,人更是占据了多数。

  在布尔什维克强大的意识形态感召下,基层青年大量左倾,基层党政工作也由“包办”,以至于许多资产阶级都选择忽略,直接联系展开合作,这让老蒋深感不安。最终,老蒋不惜冒着国民革命失败的风险,也要联合反动势力发动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变。

  经历了这场政变,彻底变成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。老蒋抛弃了原本具备的底层民众力量,他以为只要抓住了资产阶级、资本家和社会上层人士,就抓住了中国的未来。殊不知,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体,或许一时强大,但他的失败在那一刻已经是注定的。

  抗日战争爆发时,蒋百里就曾对谏言:战争不是“军队厮杀”而是“国民拼命”,只要唤醒数以亿计的农民,加上正确的引导,是可以击败日本的。

  我方则正好相反,我党充分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,主张“一切依靠群众、一切为了群众”。这使得我军在作战时,能始终保持“主场”优势。再加上“官兵平等”、“军事民主”、“支部建在连上”等军事民主政策,我军的主观能动性和战斗力,是国军不能够比拟的。我军可能会弱一时,但不会弱一世。

  士兵投诚后,我军会对其进行思想改造,帮助其融入我军体系。经历一番改编改造,“原国军队伍”将重新得到民众支持,作战时自然犹如“水之就下、兽之走圹”。

  在国军普通士兵眼中,军阀混战太乱了,都是中国人之间打来打去。士兵们没有军阀头目的野心,唯一关心的就是发到手中的饷银。在他们看来,“敌人”来了犯不着玩命,放几枪意思意思,对得起长官的大洋就行了。被“抓壮丁”的人就更不用说了,这些人本身就对战斗十分抵触,怎会是去冲锋陷阵。

  我军则不同,红军是建立在工农阶级上的人民军队。国军部队每到一个地区,大多数都会“抓壮丁”、收税、鱼肉百姓。而所谓“匪过如梳,兵过如蓖,官过如剃”,被军阀压榨、抓走劳动力,通常会让一个家庭活不下去。不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军阀,对百姓皆是如此。

  红军严守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”,对人民群众很是和气。每到一个地方,红军便会召开群众大会,让当地民众举报欺压百姓的土豪劣绅,然后再“打土豪、分浮财”,很多人在红军的帮助下,第一次吃上白米饭,第一次穿上新衣服。

  红军还会向群众宣传,“我们是干什么的,我们是为了什么”,许多百姓心想,与其留下来受国军和地方军阀的欺压,还不如跟着红军走。

  长征期间,红军被军数十万大军围追堵截,按战场态势看,应处于劣势的一方,但红军总能吸引民众加入。

  1936年初,红2、6军团在长征中来到了黔西、毕节地区,这里远离中央红军,四面八方都是来势汹汹的军。然而,这种逆境下,贺龙元帅还能在不到20天时间里,为红军招来5000多子弟兵。必须得说,红军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是巨大的,这也是红军越打越多的“秘诀”。

  还有,我党十分注重思想建设。在红军队伍中,每个指战员都清楚地知道,他们是在为建立伟大的乌托邦而战斗,也是为他们自己战斗。

  我党在解放区实行了包括土地改革在内的一系列政策,这里官兵民一律平等,人人有饭吃、有衣穿、有事干。渐渐地大家明白:只有胜利了,这种欣欣向荣之景才能推向全国,全中国人民,包括自己才能过上好日子。有信仰才会有力量,“为自己”和“为了长官”,战斗力当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。

  拥有“驱逐日寇、保家卫国”信仰加持的国军,战斗力明显高了一个档次。许多国军兄弟,面对强大的日寇毫不畏惧,他们英勇战斗,誓用血肉之躯铸成钢铁长城,打出了不少漂亮仗。

  抗战胜利后,人们渴望和平,反对内战,偏偏老蒋不顾民意,倒行逆施,将自己摆在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。只有推翻的反动统治,中国才有出路,这是全体指战员的共识和奋斗目标。

  处于优势时,国军普通士兵的迷茫情绪还不明显,到了国军劣势时,只要一喊:你们家分着地了,回去过好日子吧。国军士兵便无心作战,满脑子都是逃走和投诚。

  国军士兵不知为何而战,再加上战略战术的失误,打着打着,国军就只能依靠大城市和交通线消极防御,将广大的农村城镇拱手让给了。

  1949年,新中国成立,败逃台湾。当人们满心欢喜,准备好好生活时,美国鬼子又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。这时,你再问队伍中的原国军士兵,他们就会告诉你:我们要保家卫国,守卫中国人民来之不易的幸福。

  正如贾文岐所说:“我们在朝鲜有一个信念,我们中国遭到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,受过这个罪,到了朝鲜,看到北部朝鲜老百姓受的苦,我们就有了这种信念,这种惨状绝不能在我们的祖国重演,我们就是死,也要把敌人顶回去”。

  此时的“国军部队”,战略战术得到革新,开始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,拥有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,清楚自己为何而战。可以说,“原国军队伍”已经完全脱胎换骨,与部队没有一点区别了。

  随后,志愿军入朝作战。刚从苦难中走出的新中国,全国上下铁板一块。前方在打仗,后方就筹措物资、做棉衣、炒炒面,任何一个人都以支援志愿军为荣。志愿军也十分争气,他们带着保家卫国的坚定信仰勇猛作战,御敌于国门之外。

  三次大规模战役,志愿军把以美军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,从鸭绿江赶到了三七线,占领韩国首都汉城,大涨了我们的军心和士气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

  • 华体会网页登录入口注册主营产品:破碎机锤头,耐磨合金锤头,碎石机锤头,复合锤头,专注铸造锤头20余年,经验丰富,合金锤头配料严谨,工艺精,专业生产高铬复合锤头,双金属复合锤头,等配件.网站地图
电话咨询
产品中心
服务中心
QQ客服